细数为血虚有热,下之热邪入里,恐亡阴。痿虚由肺阳不足,而津液失运。
以故《灵》、《素》、《难经》及《伤寒》成为畏途,而人命直为儿戏矣。或素秉不足,饮食不健。
后人不得不直记其方也。理中汤力能健脾,脾土健而水湿下趋,一治唾水不休。
[眉批]考之即在六合之中。气衰则血衰,气升则血升,气降则血降,气在则血在,气亡则血亡。
更有寡妇、室女经闭,要不出此,不过多一思交不遂,抑郁一层,终不外开郁行滞而已。总之,白痢、赤痢,痛甚,里急后重剧者,燥热之征。
近来市习,一见脚肿却气发腾,不察虚实,每以苍术、苡仁、秦芄、防已[2]、木瓜、茯苓、桂枝、松节等药治之,湿邪易瘳,阳虚则贻。太阴病汗后不解,仍发热,脉浮者,当复汗之。